1944年8月24日,哈尔西接掌“大蓝舰队”,并在新建成的快速战列舰“新泽西号”上升起了自己的将旗。

一个星期后,“新泽西号”从珍珠港出发驶向西太平洋,在那里,它将随同米彻尔的航空母舰向日军基地发动一系列空袭。

米彻尔的特混舰队拥有17艘航母,搭载了超过1000架飞机,还有一支勤务船队保证其作战,包括补给舰、修理舰,甚至还有浮船坞。

燃油完全不是问题,因为美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原油生产国。民用油轮将成品油从美国西海岸运至夏威夷900万桶容量的油库里,海军油轮再从这里把它们运至加罗林群岛乌利西环礁的油轮集中地,这里位于马里亚纳群岛和菲律宾的中间,是美军建在西太平洋的一座巨大的海上加油站。

在9月的舰载机空袭中,升空迎击美军的日军飞机,比哈尔西和米彻尔预料的都要少。眼见日军抵抗微弱,哈尔西向尼米兹建议,进攻菲律宾的日期可以从12月提前到10月。尼米兹将此提议呈递给了,此时正在加拿大魁北克开会的,英美联合参谋部,在征得麦克阿瑟同意之后,登陆菲律宾的日期便从12月20日提前到了10月20日。

尼米兹在批准加快时间表的同时,却并不情愿取消另一个已经箭在弦上的行动:攻占位于菲律宾以东600英里处帕劳群岛中的贝里琉岛。

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本来认为必须拿下这座岛屿,以免那里的日军飞机突击菲律宾登陆舰队。事实上,贝里琉岛的日军航空力量过于微小,无法对金凯德和哈尔西构成任何实质性威胁,但既然陆战1师已经出海开往贝里琉,尼米兹也就让他们继续行动了。

9月15日,陆战队员们登上了贝里琉的海滩。尽管登陆困难而且伤亡惨重,陆战队员们还是向腹地推进,三天内就拿下了那座至关重要的机场。然而,这还只是噩梦的开始。

从地质上说,贝里琉岛大部分都是连绵的石灰岩山岭,其中密布着山洞和隧道,空中轰炸和舰炮轰击都对其无可奈何。1万名日本守军退入山洞,决意要让美军为每一寸土地付出血的代价。

在经常超过46摄氏度的高温下,陆战1师和很快增援而来的陆军第81师的官兵们不得不逐一攻入山洞,消灭里面的守军。

美军花了整整10个星期才肃清该岛,双方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。1万日本守军几乎全员战死——仅有200人被生俘。美军的损失轻一些,但也堪称惨痛:1000人战死,5000人受伤——比塔拉瓦的损失更加惨重。

这场海战如此复杂,地理分布如此分散,以至于很多历史学家,倾向于将其视为四场彼此独立的战争。这种视角虽然有助于理清每场战争的详情,却模糊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,因为爆发在这方圆近十万平方千米内的四场主要战争,都是这场宏大事件的一部分。

10月20日早晨,美国陆军的士兵们登上了莱特岛东岸,麦克阿瑟则在轻巡洋舰“纳什维尔号”的甲板上观看着这一切。

在他周围,第七舰队的数百艘舰艇散布在莱特湾的海面上:有突击运输舰、货轮、坦克登陆舰、步兵登陆艇,以及一种被称为“中型登陆舰”的新型舰艇,这种登陆舰的大小仅为坦克登陆舰的2/3,但装载量却几乎相同。

6艘战列舰和差不多同样数量的巡洋舰,负责提供炮火支援。在更东边,莱特湾入口之外,还有18艘小型“吉普航母”以及为其护航的驱赶舰,它们编成三个大队,每队6艘航母,各大队的无线”。

这次登陆是教科书式的。唯一的困难是海岸的缓坡致使坦克登陆舰无法直接驶上海滩卸货,为此,“海蜂”们修建了深入海湾的栈桥,这样坦克登陆舰就能卸货了。

麦克阿瑟和菲律宾总统塞尔吉奥·奥斯梅尼亚,登上一艘希金斯登陆艇,离开“纳什维尔号”驶向海岸。

为了方便拍照,最后他们蹚着深至膝盖的海水走上了岸。然后,麦克阿瑟来到一个话筒前,用他那浑厚的男中音宣布:“菲律宾人民,我回来了。”

他敦促菲律宾人民揭竿而起,打击侵略者。“为了你们的家园和家庭,站起来!为了孩子们,站起来!以烈士之名,站起来!”

简短地巡视了一番滩头阵地后,他停下来在“塔克洛班附近的海滩”,给罗斯福写了一封信。然后他就回到了“纳什维尔号”。登陆还在继续,到了当天夜幕降临时,美军已有4个步兵师和10.7万吨物资登上了莱特岛。

同一天下午,在2600英里外,小泽的诱饵航母舰队驶离濑户内海岸边的吴港,穿过九州岛与四国岛之间的丰厚水道,然后向南驶去。

小泽并不希望能活着回来,他知道自己的任务是吸引美军注意力,将其引向北边,他后来承认自己已经做好了“全灭”的准备。

讽刺的是,虽然小泽一心盼着被美军发觉,但蹲守濑户内海出口的三艘美军潜艇已在两天前离开此地,出去战争巡逻了,小泽的舰队就这么溜了出来而未被发觉。他们接着又向南航行了三天,美军还是没能发觉他们。

当小泽的航母南下之时,栗田的战列舰和巡洋舰也离开了林加水道,向东北方婆罗洲岸边的文莱湾驶去。

直到作战行动已经展开的这个时候,栗田才决定将自己的部队一分为二,派遣一部分兵力从南面向莱特湾发动助攻。

这个作战方案最初由,丰田的参谋长草鹿龙之介海军中将在东京提出,但草鹿把最终决定权交给了栗田。

在文莱,栗田告诉他的舰长们,主力舰队将穿过圣贝纳迪诺海峡从北面攻击美军,而分出去的“南路舰队”将穿过苏里高海峡从南边进入莱特湾,这支“南路舰队”由2艘老式战列舰“山城号”和“扶桑号”、老将“最上号”巡洋舰和4艘驱赶舰组成,由西村祥治将军指挥。这将是一幕经典的两翼合围作战,将美军夹于其中。

栗田挑选这一方案是出于几个原因。除了草鹿给他的提示,以及两面合围确实是个美丽的战术之外,他自己很可能也乐于甩掉那两艘又老又慢的战列舰,两舰都建成于“一战”之前。

在6月的塞班岛战争中,日本军令部曾考虑过派“山城号”和“扶桑号”,去执行一项实际上是自杀性的任务——冲到塞班岛滩头坐滩,扮演固定炮台的角色。

在小泽治三郎于菲律宾海海战中遭遇惨败之后,这项任务被取消了,但既然动过这样的念头,就充分说明这两艘舰是可以被牺牲掉的。

当天在栗田旗舰上的另一个议题便是丰田那道不受欢迎的指示,即集中攻击美军运输船。这道指示完全不受栗田本人和他的舰长们的待见。

正如有人所说:“我等不畏死,但如果我们伟大海军的最后一战是去攻击一群空货船,那东乡大将和山本大将是会在坟墓里流泪的。”

为了勉励大家,栗田告诉舰长们,他相信“帝国大本营给了我们一个光荣的机会”。他说,他们完全有可能会与美国航母舰队狭路相逢。“谁说我们的舰队没机会通过一场决战扭转天地呢?我们有机会见见我们的敌人。我们会和敌人特混舰队交战的。”舰长们都激荡地跳了起来,高呼“万岁”。

10月22日拂晓时,栗田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开始起锚。它们一艘接一艘驶入大海,编成巡航队形向北驶去。当天晚些时候,西村的两艘老式战列舰及其护航舰也出海了。

在全长1000英里的菲律宾群岛中,只有两条水道可供深吃水的舰船从西面驶入莱特湾:栗田要走的圣贝纳迪诺海峡,以及西村要走的苏里高海峡。毫无疑问,美军将重点盯防这两个航道,他们发觉来袭日军只是个时间问题。

10月23日凌晨零点刚过几分钟,两艘美军潜艇“镖鲈号”(USS Darter)和“鲦鱼号”(USS Dace),正在巴拉望岛北面地势复杂的海域水面航行,给蓄电池充电。这里散布着几十处浅滩,令航行十分危险。当“镖鲈号”的雷达屏幕上出现光点时,艇长戴维·H.麦克林托克中校立刻向对面的“鲦鱼号”艇长布莱登·克拉格特中校喊道:“我们的雷达发觉目标。出发!”

潜艇跟上去之后,这些目标的特点也就显露了出来。麦克林托克立刻向上级发出目击报告:“多艘舰艇,其中三艘疑似战列舰,北纬8度28分,东经116度30分。航向40度,航速18节。正在追击。”

他是想要“追击”,但考虑到他自己的最高航速仅有约18节,他不太可能追上栗田的任何一艘舰。然而恰在此时,栗田指示其麾下舰艇减速至15节,以安全通过巴拉望水道的危险水域,于是麦克林托克喊道:“追上它们了!”不久之后,两艘美军潜艇赶到栗田舰队的前方占据了伏击阵位,等待拂晓的到来。

清晨5点半,晨光刚刚够“从舰桥上辨别出暗淡的舰影”时,麦克林托克下潜至潜望镜深度,向最近的一艘敌舰呈扇面一口气射出了全部6枚鱼雷,这艘敌舰正是栗田的旗舰——“爱宕号”重巡洋舰。

麦克林托克在调转艇体用艇尾鱼雷管对敌时听到了5次爆炸。他立刻用潜望镜环视四周,看到了他形容为“一生仅见的盛况”。

由于距离太近,“爱宕号”塞满了他潜望镜的视场,麦克林托克看到“爱宕号”“浓烟滚滚……明亮的橙色火焰从舰首到尾炮塔的整个主甲板侧面向外喷射”。就在麦克林托克眼前,这艘巨大巡洋舰的舰首沉入水中,军舰一边继续向前,一边冲下海底。

虽然麦克林托克估计舰上“就算有幸存者也不会太多”,但事实上该舰有超过600人幸存,包括栗田本人,他被一艘驱赶舰捞了上来,转移到了战列舰“大和号”上。

塞缪尔·艾略特·莫里森,莱特:1944年6月至1945年(波士顿:利特尔,布朗,1958年),75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